香蕉在线视频网站,国产视频综合,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成人亚洲综合,日本欧美高清全视频,国产视频黄色,欧美高清在线播放

張維迎在榆林日報撰文:父親九十

張維迎父親50歲時的照片 田豐攝張維迎父親50歲時的照片 田豐攝

  張維迎

 ?。ㄒ唬?/p>

  父親今年九十了,耳不聾,眼不花,精氣神十足。廣場溜達時,偶爾還會跟著秧歌隊扭幾圈,聚會時經(jīng)不住眾人起哄,還會亮開嗓子唱一段陜北民歌。

  爺爺病故時,父親只有12歲,下面還有三個妹妹,最大的7歲,最小的1歲,奶奶雖年輕,但“三寸金蓮”的小腳,無法下地干活,也算不上利索女人,父親一下子就擔起了養(yǎng)活全家的責任。當時村里已搞過土改,家里有幾畝地,父親天生能吃苦,腦瓜也靈,人又實誠,沒幾年就成為遠近有名的好莊稼漢,熬了個好威信。到結婚年齡,家雖窮,還是娶到了來自殷實人家的母親。外祖父看重的是父親的人品。

  當時的農村,孤兒寡母免不了受人欺負。爺爺去世不久,家族的幾位長者就逼著奶奶改嫁,但奶奶放心不下幾個孩子,沒有立馬順從。直到母親過了門、大姑和二姑出嫁后,奶奶才帶著三姑改嫁到五十華里外的綏德農村。之后,父親每年正月去看一次奶奶。我小時候走的最長路就是跟隨父親去看奶奶時走的那條路,那是一條從吳堡縣出發(fā)、穿過佳縣、再進入綏德縣的山路,中間要爬幾座山,我走累了,就得父親背著。

  父親16歲那年,共產(chǎn)黨的部隊攻打國民黨占據(jù)的榆林城,久攻不下,需要農民到前線抬擔架,村里分配到三個名額。即便抬擔架,畢竟要在槍林彈雨中奔跑,還是有生命危險的。按理說,父親是“獨苗”,這事攤不到他頭上,但村委會偏偏派他上前線抬擔架。當時的村主任是父親沒出五服關系的爺爺,也是那個逼著奶奶改嫁的人。父親的外祖父可憐自己的外孫,怕他丟了命,七湊八湊借了6塊銀元,把父親贖了回來。

  農村人起名,同一輩分人的名字有一個相同的字,這樣,從名字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輩分和族人的長幼排序。父親是他那一輩中惟一無法從名字讀出輩分的人。原因是,辛莊村張姓家族沒有固定的輩分譜,通常是年齡最長的起名后,其他同輩的人跟隨。父親是他那一輩中最年長的男性,他給自己起名“福元”,但沒有人跟隨“福”字起名,他之后的同輩人都用了“建”字。到我這輩,我是最年長的,我給自己起名“維迎”后,其他同輩人的名字多從“維”字了。父親說,我比他有出息。

  但不知為什么,父親小的時候,村里的外姓人不欺負他,而且還關照,所以他的異姓朋友很多。父親的朋友圈,也影響到我小時候的交友。我的小朋友中,異姓孩子多于同姓孩子。

 ?。ǘ?/p>

  父親是一個有領導才能的人,在村里人緣好,有很高的威信。合作化一開始,他就出任村干部,擔任過生產(chǎn)隊隊長、生產(chǎn)大隊隊長、大隊黨支部副書記、村黨支部書記等職務。村里人對他的評價是:務實,不貪,辦事公道,敢承擔責任。

  父親擔任生產(chǎn)隊隊長時,隊里曾偷偷開過瓜園,種了些西瓜和甜瓜到集市上賣,給隊里搞點副業(yè)收入。說“偷偷”,是因為按照當時上面的說法,這是搞“資本主義”,不被允許。我曾隨父親照看瓜園,晚上睡在庵子里,每當此時,我便可以大飽口福,但父親只允許我吃熟過火或被野兔、松鼠糟蹋過的,也就是沒法賣出去的瓜。遺憾的是,瓜園開了兩年,到第三年,公社來的干部把瓜苗拔了,只好再種晚作物。秋收的時候,隊里就把莊稼包給個人收割,按畝記工分,這樣不至于把莊稼爛在地里。這事上面的態(tài)度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提倡,也不禁止。

  隊里有個社員霍常金,是有名的石匠,但不安心干農活,喜歡做點“投機倒把”的事。他老婆是個巫婆,有病在延安治療,他向一些村民借了些布票去延安偷偷倒賣,賺點路費,走時也沒有請假(請假肯定不批準),生產(chǎn)隊就把他的口糧扣下。夏天他回到村里,家里沒一粒糧食,隊里有余糧,父親決定把口糧分給他,但遭到了大隊黨支部書記王世招的阻攔。隊長要給分,支書不讓分。在雙方爭吵不休的時候,霍常金就把已經(jīng)裝好的一袋子糧食扛走了。支書曾是吃國庫糧的干部,原則性強,就打電話給公社書記,說霍常金盜竊倉庫。公社馬上就安排了批判大會,但他沒有到場,另一個批判對象逃跑了,會沒開成。公社副書記專門到村里來調查此事,在我們家吃飯。父親說:“霍常金外出不請假、借布票倒賣,這都是事實,但說他盜竊倉庫,不對。應該分給他的口糧不給他,又要他下地干活,他沒辦法,只能如此;是人總得吃飯,否則會餓死,你們要批判就批判我,不要批判霍常金。”公社副書記聽了父親的話,不僅沒有批判霍常金,反倒訓斥了大隊支書:“如果餓死人,你們誰負責?”類似的沖突,父親和支書之間發(fā)生過多次。

  但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和王世招的私交還是不錯的?!拔母铩遍_始后,王世招成了村里的頭號“走資派”,村里很多人站出來批斗他,很快就把他趕下臺。但無論會上還是會下,父親從始到終沒說一句話。王世招比父親大一歲,48歲病逝。病逝的前幾天,父親專程從幾十里外的工地跑回來看他,倆人聊了很長時間,依依惜別。我高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務農期間,王世招的兒子擔任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對我很關照。可惜,他后來因車禍身亡,死的時候也是48歲。

  1972年,霍常金從縣引水渠工程承包了一段工程,大概是念及父親曾經(jīng)對他的好,允許我暑假期間在他的工地打工。我打工一個月賺了52元錢,中秋節(jié)那天,霍常金冒雨把工錢送到我家。那年我13歲,正上初中一年級。#p#分頁標題#e#

  1969年,父親被選為大隊革委會主任,但他執(zhí)意要去一百里外的國防公路(現(xiàn)307國道)工程跟工。他想去跟工,一是工程上能吃飽飯,二是也可以給家里人省下點口糧。工程以公社為單位組織施工,全公社工隊為一個營,下設三個連。父親去后第一天壘灶臺,第二天被任命為二連二排排長,第三天又被任命為二連連長。當連長活輕,每頓九兩玉米面蒸的圪梁(長條窩窩頭)吃不完,父親就把剩下的晾干保存起來,回來時帶給家里人吃。所以,父親每回家一趟,我就可以飽食幾天。

  父親所在工程主要是鑿石開路,每次上百米的路段20多個炮眼同時開炸,工傷事故時有發(fā)生。父親出發(fā)前,母親哭了,怕再也見不到父親。父親說,這是母親為他哭過的唯一一次。同村去的還有王居升,有文化,曾在西安工作過,擔任三連連長,一次放炮炸石,一塊拳頭大的風化石砸在他的臉上。父親送他去醫(yī)院搶救,他的命保住了,但鼻子沒有保住,政府給他在縣醫(yī)院安排了個炊事員的工作,后來又安排在鄉(xiāng)衛(wèi)生所賣藥,算是對他的補償。

  我讀高中時,父親是大隊黨支部副書記,村里的插隊知青就是父親去縣城接來的,并對他們的生活做了精心安排,還經(jīng)常請他們到家里吃飯,知青們現(xiàn)在還念叨他的好。我高中即將畢業(yè)回鄉(xiāng)時,村黨支部換屆選舉,父親被選下去了。公社書記說,這個人大隊不用,公社用,就安排父親到縣黃河引水上塬工程領工。直到我上大學的頭兩年,父親一直在工程上。我第一次暑假回家,中途下車先到工程總部所在地看望父親,發(fā)現(xiàn)他在那里生活得像個公社干部。

  人民公社解體后,生產(chǎn)隊沒有了,父親準備撿起他的老手藝——彈棉花。我小時候見過父親用“梳棉弓”彈棉花。“文革”初期,父親和他四舅及另一個人合伙買了一臺梳棉機,在離我們村25華里的佳縣螅鎮(zhèn)鎮(zhèn)上租了一孔窯洞,每到趕集的時候就去鎮(zhèn)上彈棉花。每次干兩天活,每人可以賺到三四塊錢,這在當時算一筆不小的收入??上Ш镁安婚L,后來因為“割資本主義尾巴”運動,他們的生意就做不成了。1980年,我暑期回家,發(fā)現(xiàn)父親把那臺梳棉機從鎮(zhèn)上搬回家了,他高興地對我說,包產(chǎn)到戶了,又可以彈棉花賺錢了。但父親的預測完全錯了。沒過多久,村里人都開始買衣服穿了,沒有人紡紗織布了,連棉花也沒有人種了,他的老手藝也就廢了。

  1993年,62歲的父親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我當時還在牛津讀書。當書記三年,他為村里干了兩件事,一是打了一口水井,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問題;二是給村里拉上了電,解決了村民的照明和電氣化問題。村里通電后,石磨和碾子都不用了。拉電的錢是我向幾位朋友籌集的,但有幾個村民說不拉電,要分錢,父親不許,還鬧了不小的矛盾。

  1996年換屆時,父親又高票當選,但他堅決不干了,讓給了得票第二的人。父親不干,也是我的堅持。為拉電的事,他差點被人打。我不想讓他再受別人的氣。

  父親當村干部期間,沒有占過公家的便宜,倒是為招待下鄉(xiāng)的干部貼過不少頓飯。人民公社時期返銷糧、救濟款的分配,我們家總是排在同類家庭的最后。

  但他80歲之后,倒有機會得點好處了。父親是1949年之前入黨的老黨員,現(xiàn)在每年能拿到一萬多元的“老黨員生活費補助”。全村及全鄉(xiāng)有這種資格的只有兩人。父親很滿意,說差不多夠他的酒錢。父親每晚睡覺前自斟自酌二兩白酒,多不喝,少不行,很有原則。

  父親是個樂觀的人。2009年和2016年動過兩次手術,手術前躺在手術臺上,他還和大夫開玩笑,手術后麻醉一過,他又和大夫說說笑笑。大夫說,很少見到這么開朗的病人。

 ?。ㄈ?/p>

  父親從小喜歡栽樹。當然,合作化之后,樹只能栽在屋前屋后,或不適合耕種的溝溝洼洼,那屬于無用的“公共荒地”,誰栽樹歸誰所有。我曾問父親:為什么其他人不栽樹,就你喜歡栽樹?父親說,樹是需要人伺候的,他勤快。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領著我認樹,“這棵樹是咱家的”“那是別人家的”。村里有一小溝、一大溝,成丁字形交匯。小溝就在我家窯洞坡下,溝里的樹大部分是父親栽的。大溝里的樹也有不少是我家的。1971年生產(chǎn)大隊在大溝上游打壩堰,一下子就掩埋了我家20多棵還沒有成材的樹。

  父親栽的樹對我家的生活和我本人的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家里人多、勞力少,每年下來都要欠生產(chǎn)隊大幾十塊的糧錢,不是賣糧就是賣樹。賣樹的錢也是家里日常開支和我上學用錢的重要來源。當時,一棵樹大致能賣二三十元,最高的賣過40元。有一次父親外出,村里來了買樹的,母親就自作主張賣了一棵。父親回來后說,賣便宜了,母親難過了好幾天。

  每賣掉一棵成材的樹,父親就在原來的地方再栽一棵小樹。當然,這是指水桐樹,柳樹不同。柳樹樹干上長十幾根椽子,有首陜北民歌中唱道“青楊柳樹十八根椽,心里頭有話開口難”,“十八根椽”就是這個意思。椽子是箍窯頂?shù)暮貌牧希部梢宰鲩T窗格。父親賣柳樹,只賣椽子不賣樹干,這樣賣了一茬,過幾年又長出一茬,可以繼續(xù)賣,就像從銀行取利息一樣。

  1980年家里修了三孔新窯,做門窗用的木材全部來自父親栽的樹。#p#分頁標題#e#

  除了木材樹,父親也栽果樹。我上小學時暑假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家的杏樹和紅果樹下度過,這讓我至今對杏和紅果有特別的偏好。我曾挑著杏(或紅果)到鄰村賣過,但由于害羞,不愿喊叫,不是很成功。

  家里的紅果樹在一個比較偏僻的犄角旮旯,果實快成熟的季節(jié),需要有人照看,一是防止松鼠糟蹋,二是防止人偷摘。但我做得也不成功。我中午回家吃飯,飯后再回到果樹下時,總會發(fā)現(xiàn)果子不是被人偷過,就是被松鼠啃過。學過博弈論后我明白,這種情況下我應該用“混合戰(zhàn)略”,即隨機監(jiān)督,讓想偷果子的人不知道我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但我當時用的是“純戰(zhàn)略”。我以為我在監(jiān)督別人,其實是別人在監(jiān)督我?,F(xiàn)在一些政府監(jiān)管部門犯著我當年一樣的錯誤,所以監(jiān)督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父親對自己的樹有著很深的感情。前幾年他和一位鄰居發(fā)生了糾紛,因為一棵榆樹的產(chǎn)權歸屬問題。父親對此一直耿耿于懷,我每次回家看他,他總要跟我嘮叨這事。我說,爸呀,這樹也不值幾個錢,他說是他的就讓他拿走吧。父親很惱火,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我相信父親說的是實話。去年村里搞填溝工程,小溝里的樹都得砍掉,其中多一半是我家的。村主任電話里和父親商量補償問題,父親說不要補償,你們把砍下的樹堆放整齊就行了。村主任辦事心急,用鏟土機把樹鏟得亂七八糟,把我家的樹和別人家的混在一起,父親就當作笑話給我講。

  當然,父親不在意補償,也與樹木現(xiàn)在不值錢有關。不獨木材樹,果樹也一樣。上世紀80年代中期,父親栽了一大片蘋果林,他信心滿滿地說,等掛果之后每年可以有不少收入,沒想到,掛果后沒幾年,果子根本賣不出去,沒人照看也不要擔心誰會偷??吹郊t紅的蘋果爛得滿地,父親也懶得再打理了。去年村里平整土地,推土機轟隆隆把一大片果樹連根拔掉了。

 ?。ㄋ模?/p>

  父親小時候沒有機會上學,自己的名字能認得但不會寫。父親曾對我說,如果自己稍微識幾個字,憑能力,十有八九吃公家飯了。我說,爸啊,如果你吃了公家飯,我肯定不是你的兒子了。

  不識字被人低看,父親一直難以釋懷。有一次到集鎮(zhèn)上賣糧,對方知道他沒文化,給少算了幾毛錢,父親說你算錯了,對方說沒錯,父親堅持說錯了,僵持了半天,對方最后不得不承認確實算錯了。從此之后,這個收糧人再沒有算錯父親的糧錢。

  父親對我上學寄予厚望。記得三四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家里柜子里有一支墨水筆,就拿出來玩。父親看到后厲聲斥責道,這是為你以后上學準備的,現(xiàn)在不能玩,玩壞了以后上學就不能用了。大概在1964年“四清”期間,一天晚上我在睡夢里聽到父親對母親說,今晚會上我把水筆的事說了,明天就交了吧。后來我知道,原來,生產(chǎn)隊曾買了幾支筆,每個隊干部一支,父親當時是保管,雖然不識字,也分到一支,想留著我上學時用。父親擔心這屬于經(jīng)濟問題,就上交了。

  我小時候挨過父親不少打,其中兩次與上學有關,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是我到上學年齡,第二天就要報名,我哭著喊著說不去上學,父親很生氣。當時我坐在門檻上,面朝里,父親在門外,一腳就把我踢到三米遠的后腳地。第二天我就乖乖報名上學了。另一次是我小學一年級的下學期,父親買回幾種不同的菜籽,包括白菜籽和蘿卜籽,裝在不同的小白布袋里。白菜籽和蘿卜籽肉眼看上去區(qū)別不大,為了避免下種時搞錯,須在布袋上寫上菜籽的名字。這樣的事過去他是找識字的叔叔,但現(xiàn)在自己的兒子上學了,他覺得應該由兒子寫。他也想看看兒子上學是不是學到了點真本事。吳堡話“白”發(fā)音類似“撇”(pie),如白菜叫“撇菜”,白面叫“撇面”,瞪白眼叫“瞪撇眼”等等。父親要我在一個袋子上寫“pie cai”,我說,爸爸,pie cai就是白菜吧,我會寫“白菜”,不會寫pie cai。父親很生氣,說“什么白菜,pie cai就是pie cai。你這一年學給老子白上了”。說著就打了我一巴掌,把我打哭了。第二天,小學老師告訴父親我是對的,pie cai就是白菜。父親向我道了歉。從此后,父親就比較相信我說的了。

  開學需要報名費,母親總是催父親早點準備,但父親從來都是不慌不忙,直到報名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借錢。我不知道父親是胸有成竹還是一籌莫展,倒是從來沒有誤事。父親沒文化,但記性好,喜歡給我講故事。當然,他講的故事全是從別處聽來的,有些故事講過多遍,基本上都是“好人有好報,壞人跑不掉”之類的。但有一個故事比較特別,好像是在去探望奶奶的路上講的,讓我實在忘不了。故事情節(jié)大致如下:

  很久很久之前,有位老父親送兒子到山里拜師學藝。學期三年,中間不能回家。老父親把兒子交給師傅后,就走了。老父親走后,師傅把徒弟領到一個湖邊,告訴徒弟:從今以后,你每天要做的事就是趴在湖邊對著湖水吹,吹上三年,湖水能翻過來的時候,你就算學成了。徒弟信以為真,每天一大早起來,就老老實實按師傅說的做。但一年半過去了,看到湖水還絲紋不動,徒弟泄氣了,不辭而別。兒子回到家里,老父親非常生氣,說你真是個沒出息的東西,學期還不滿就跑回來,這算怎么回事?。鹤右埠芫趩?,閉著眼睛長嘆了一口氣,就再聽不到屋里有任何動靜了。睜開眼睛一看,發(fā)現(xiàn)父親不見了。他一聲嘆息,就把老父親不知吹到哪里去了。

  我相信,父親給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他自己并沒有理解其中的含義。我當時聽了,也就咯咯一笑,好玩而已。但牛津大學畢業(yè)后,我開始悟出了這個故事包含的哲理。到北大當老師后,我經(jīng)常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我想告訴他們的是:功夫是不知不覺中練出來的。讀書、做學問,就像這個徒弟吹湖,需要信念,需要耐心,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不要急功近利,不能每天都想著有看得見的效果。#p#分頁標題#e#

  自上研究生后,我有時反倒慶幸父母不識字。如果他們識字的話,一定會看到我寫的文章,免不了為我擔心,會告誡我這不能寫、那不能寫。這樣的話,為了不讓他們?yōu)槲姨嵝牡跄?,我寫文章時就會謹小慎微,鋒芒全無。但隨著新的通訊技術的使用,這個文盲屏障現(xiàn)在不完全有效了。三年前的一天早晨,我還沒有起床,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父親很少主動給我打電話,除非有特別的事情。父親在電話里說,聽說我被人告了,他一整夜都沒睡著。原來,在北大國發(fā)院召開的有關網(wǎng)約車管理政策的研討會上,我做了個發(fā)言,批評了有關部門和出租車公司維護既得利益的傾向。隨后,三十多家出租車公司聯(lián)名給北京大學領導寫了告狀信。我一笑了之,北大領導也沒作任何反應。但告狀信被放在網(wǎng)上,我姐夫看到了,告訴了父親,父親就緊張起來。我反復給他解釋我沒事,他還是似信非信,直到我專程回去一趟,見到我確實好好的,父親才放下心來。父親說,你現(xiàn)在不愁吃不愁穿,千萬不要惹麻煩。這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1989年夏天,有人說看到一輛拉犯人的車從綏德路過,我就在車上。這話傳到村里,傳話人說得活靈活現(xiàn),父親在焦慮中抽起了煙。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抽過煙。我小的時候,父親在自家窯前坡地種過煙草,但只是為了賣幾個零花錢,自己舍不得抽。

  看到父親這么大年紀,還要為我操心,我感到有些內疚。我現(xiàn)在倒希望父親是一個文化程度很高的人,這樣,即便我有個三長兩短,被污名化,他也能理解我。

  我對父親說:爸,你放心吧!為了你活過一百歲,我不會惹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