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者談農村大齡男擇偶難:性別比失衡是主因,也有人不愿將就
“農村大齡男青年擇偶難”“鼓勵女青年留在家鄉(xiāng)”“暖農村大齡男被窩工程”……近期,關于農村大齡男青年擇偶的話題引發(fā)討論。農村大齡男青年結婚難,背后原因有哪些?這反映了當下農村青年婚戀觀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該如何破解?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的青年學者李永萍,從2014年在武漢大學讀博士開始關注農村大齡男青年擇偶問題和天價彩禮等現(xiàn)象,曾在南北方數個農村長期調研。2019年,李永萍任職于南開大學,研究領域為農村社會學和家庭社會學。
10月13日,李永萍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采訪。李永萍分析認為,鼓勵女青年留在家鄉(xiāng),很可能無法解決農村大齡男青年擇偶難的問題。“農村女青年留不住,未婚男青年也多數在外務工?!?/p>
在李永萍看來,“農村大齡男青年結婚難”的背后是結構性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性別比失衡,因為男多女少,近3500萬大齡單身男青年是客觀存在的。
如何破解這一問題?李永萍認為,直接去干預可能是無效的,但是政府確實可以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去引導、倡導。政府可以通過軟引導、間接的方式,比如加強對婚戀觀念的引導、以縣婦聯(lián)組織在外務工人員相親活動等方式來提供交流的平臺。
[對話李永萍]
“農村女青年留不住,未婚男青年也不在農村”
澎湃新聞:湖南湘陰鼓勵農村女青年留在家鄉(xiāng)的文章引起熱議,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
李永萍: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當地可能是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但其實鼓勵女青年留下來,也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里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女青年在農村留不住。像中西部縣域范圍內的就業(yè)機會很有限,提倡女青年留在家鄉(xiāng),怎么解決她的就業(yè)問題呢。并且,農村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去大城市打工,不僅是為了掙錢,其實還是為了體驗城市的生活,為了長見識、開拓視野,體驗城市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從我們在農村調研的情況來看,讀完了書又還沒有結婚的,20歲上下的年輕女性,基本上都愿意去大城市。所以我認為,就算能出臺這樣引導政策或者鼓勵,也很難把女青年留下來,留不住。
另一方面,未婚的男青年也不在農村了。大部分未婚的男性也不是天天在農村,年輕的或者潛在的未婚群體,大部分都在城市里打工。我前段時間剛寫了一篇關于“老實人光棍”的文章,這部分人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愿意去接觸外界,留在農村未婚的有這樣一個群體。但是總體來說,30歲左右未婚的男性留在村里的很少,基本上都在城市里。
澎湃新聞:現(xiàn)在農村大齡未婚男性,他們生活狀況是怎樣的?獨居的多,還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多?
李永萍:這個看年齡。年紀比較大的,一般就是獨居了,比如四五十歲、五六十歲,甚至他可能父母都不在了。三十多歲、四十歲以下的未婚男性,應該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較多,他可能平常都在外面打工,過年過節(jié)回來還是跟父母一起。
澎湃新聞:有人說為什么要讓女青年回來、不讓男青年出去?這個觀點你怎么看呢?
李永萍: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問題一開始就有誤解,并不是說這些大齡單身男青年群體都是在村子里、都是在家鄉(xiāng),他們其實同樣都在外面務工。社會上有一種誤解,覺得這些群體都是留守在家里比較多,但從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所謂的走出去、留下來,并不是解決大齡單身男青年擇偶難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因為跟現(xiàn)實不相符合,他們基本上都是在城市里面。
農村青年婚戀觀念發(fā)生改變:敢于表達,不愿將就
澎湃新聞:湘陰鼓勵女青年留在家鄉(xiāng)引起了爭議之后,紅網有一篇評論中提到了“暖農村大齡男被窩工程”,后來改成了建議關注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問題。在你看來,“暖被窩工程”這幾個字觸及到了哪些問題呢?
李永萍:可能一些女性會比較敏感,覺得男性自己沒本事結不了婚,怎么把這個責任算到女性頭上,還不能讓女性自由出去打工了。確實用“暖被窩”這些字眼可能會讓大部分女性覺得把女性工具化。
澎湃新聞:農村男青年、女青年進入城市后他們的擇偶觀或者婚戀觀念會發(fā)生變化嗎?
李永萍:他們的婚姻觀念肯定是有發(fā)生變化的。包括有很多結了婚的女性,比如說出去打工之后,回來都覺得看自己老公不順眼了。對于未婚女性,她出去一方面是打工掙錢,另一方面其實是在體驗城市生活,他們會接觸很多不同生活方式的人。
現(xiàn)在婚姻市場上確實性別比失衡,所以女性是一個主導地位,她們有選擇權,當她可以選擇的時候,肯定更愿意選擇一種她認為更好的方式。我覺得城市化的過程對男女雙方都有塑造,只是說選擇權不一樣。從性別比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在北方農村地區(qū),婚姻市場里比較凸顯的是男性喜歡找本地的,本地有的本來就男多女少,在這種情況下,女性肯定有更高的選擇權和更多的要價空間。
澎湃新聞:你觀察到的農村婚戀觀念的變化有哪些?
李永萍:他們普遍敢于表達。我今年5月份在廣西一個地方調研,當時我們發(fā)現(xiàn)那個地方女性結婚比較晚,晚婚比較多。我們當時訪談了一個30多歲的女性,她是剛結婚,在農村里面算是比較晚的。然后就問她為什么這么晚結婚,她說我沒有找到我喜歡的,我就不結。
澎湃新聞:好多地方也開始統(tǒng)計結婚意愿,發(fā)現(xiàn)農村青年的結婚意愿降低了。這跟哪些方面有關呢?
李永萍:應該男女青年都是這樣。確實有這個現(xiàn)象。去年暑假我在湖北宜昌調研,不只是男性,年輕人都不著急結婚。
當時在宜昌,訪談到一位母親,她說她的兒子覺得結不結婚無所謂,雖然30多歲了,但是他一點都不著急,他覺得不結婚也沒事,反正沒有碰到喜歡的,“我就是不將就”。確實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但是還是比較少。
澎湃新聞:在你調研農村大齡男青年擇偶的相關課題中,有讓你印象深刻的案例嗎?
李永萍:我感觸比較深的是,不同地區(qū)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在北方農村,河南這些地方,他們父母認為兒子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就應該結婚,如果兒子沒有結婚的話,他們會非常焦急。在調研的時候,有一個媽媽,她因為兒子沒有結婚,經常焦慮得睡不著覺。她會認為這是她的責任,她沒有完成任務。但是在西南等一些地區(qū),比如湖北宜昌、貴州這些地方,他們的父母看起來會沒那么焦慮,會說我當然希望他們結婚,但再努力也沒辦法,他們會看得比較淡。
“父母對子女婚姻幫扶程度越高,兒子單身可能性越小”
澎湃新聞:在你看來,“農村大齡男青年結婚難”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呢?有一些觀點分析表示可能跟農村土地有關系,有些農村出嫁的女青年兩頭無土地。
李永萍:我認為土地不構成一個原因,或者說在婚姻里面這點應該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農村大齡男青年結婚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第一個問題是結構性問題,性別比失衡。因為男多女少,近3500萬大齡單身男青年是存在的,至于在這里面有哪些人更容易成為單身,就涉及到對單身成因更微觀的分析。
這方面有三個原因我覺得比較重要,一個是經濟條件。在婚姻市場上,非常重視男方家庭的經濟條件。最典型的體現(xiàn)比如我們去河南調研的時候發(fā)現(xiàn),能不能支付高彩禮,是不是在縣城有房,或者說在鄉(xiāng)鎮(zhèn)有房,這些是女方家庭考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原因,父母對子女婚姻的幫助程度或者說介入程度。一般說來,父母對子女的這種代際責任越厚重的地方,兒子單身的可能性就會更小。但是父母對子女的代際責任比較弱、比較稀薄的地方,單身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
父母對子女婚姻進行幫扶的話,就會為子女結婚做好經濟等方面的準備,包括會托親戚朋友去介紹對象,這些都是父母在子女婚姻當中參與的表現(xiàn)。像在河南,或者包括整個華北農村來看,父母對子女的代際責任都是比較厚重,所以他們當地父母對子女的婚姻,會從經濟上盡力去做好準備,也會盡力去讓別人幫兒子介紹對象。
但像西南地區(qū),比如云貴川這些地方,父母對子女的責任相對來說比較弱一些,這方面子女結婚的婚姻成本就需要考慮。如果父母沒有說我有能力可以幫你,子女自己會有一些壓力。
澎湃新聞:在你看來,解決這個問題比較有實質性的對策又是什么?
李永萍: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解決。
首先從結構性的角度來看,性別比失衡確實客觀存在,今年七普數據剛出來,確實還是有接近3500萬大齡單身男青年,男多女少。這一代人性別比的客觀存在,就決定了總有一部分男性是沒有辦法結婚的。所以從這個角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從根本上去解決。
澎湃新聞:你之前說其實政府的介入沒有特別大的作用,這是為什么呢?我看目前有地方政府比如安徽把婚姻幫扶的工作交給婦聯(lián),一方面搭建一些相親平臺,另一方面宣傳好的婚戀觀念,這樣做有效果嗎?
李永萍:這些軟的、引導的東西我覺得是可以的,比如在縣域范圍內或者鄉(xiāng)鎮(zhèn)范圍內組織一些相親的活動。
我們剛剛講到農村男女青年會比較少,但確實還是有一些。現(xiàn)在雖然是全國婚姻市場,但縣域類的婚姻還是居多的,特別是農村的,大部分找的對象都是縣域內、市域內的。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供一個平臺,你愿意來參加就參加。
提供相親平臺,或者通過移風易俗的方式,我覺得是可以的。并不一定說提供了這樣一個空間就一定能夠促成多少,但是有可能會解決一些。
澎湃新聞:現(xiàn)在多地開始提倡要樹立新的婚姻觀念,以及正確的家庭觀念,在你看來這個方法是比較有效的嗎?
李永萍:直接干預的方式,可能較為無效,但是政府確實可以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去引導。
比如一些地方婚姻成本太高,尤其是彩禮很高的地方,就可以去引導和鼓勵女方家庭少要彩禮,或者說不要彩禮。現(xiàn)在講移風易俗,降低婚姻成本其實是移風易俗里很重要的一個內容。
彩禮高在北方比較多,華北的彩禮總體是比較高的,所以在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引導或者說鼓勵女方家庭,少要或者不要彩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男方家庭娶媳婦難的問題。但它的效果可能也是漸進的,需要慢慢體現(xiàn)出來。但有了這樣的氛圍,可能就不會要那么高的彩禮了。
澎湃新聞:目前你了解到的政府倡導青年男女婚戀方面的形式和方法有哪些?
李永萍:我了解到的其實就是你前面提到的一些,比如說多地政府開始提倡移風易俗,通過一些非正式文件提倡不要搞彩禮、簡化婚姻流程這些,還有酒席不要大操大辦。還有的政府搭建相親平臺,其實也是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