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夢夢 范長川‘數字100數據研究院’
從2015年由深圳市首次推出開始算起,惠民保已走過了6年多的時間,但其“走紅”卻是近兩年的事情。特別是2020年以來,惠民保在多個城市落地生根,成為了各地保險圈里“最靚的仔”。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日,全國27省114個地區(qū)239個地級市推出了上百種惠民保類產品,累計參保人數約9600萬人,保費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
不過,在惠民?!盁岢薄钡谋澈?,監(jiān)管部門也在提示相關風險,以便促進其可持續(xù)發(fā)展,避免走上“相互寶”等網絡互助關停的老路。
那么,對于不斷受到追捧的惠民保,百姓的認知情況如何?有哪些期待?對于其未來發(fā)展,有哪些看法呢?
為此,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聯合《金融博覽·財富》雜志對全國6000名受訪者進行了在線調查。調查數據顯示,86%的受訪者對惠民保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大多數人了解得并不深。不超過100元的保費以及150萬元以內最高保額,是多數受訪者選擇惠民保的原因,占比分別為75%和76%。另外,對于免賠額,56%的受訪者認為10000元以內比較合適。
8成多受訪者支持惠民保
惠民保,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定制型商業(yè)醫(yī)療保險,因其不限年齡、職業(yè)、既往病史,以及保費便宜、投保方便等特點,受到人們的追捧。
而對于惠民保的了解程度,調查數據顯示,86%的受訪者對惠民保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其中,表示“非常了解”“部分了解”和“有所耳聞”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24%、41%和21% (見圖1)。
更進一步,在對惠民保的態(tài)度上,有82%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這也從數據角度說明了目前人們對惠民保的喜愛程度。
另外,在惠民保產品的保費方面,由于其有獨特的定價體系,費率因城市而異,繳費低廉,價格也不會因人而異,但核保卻比較寬泛。這也是很多老百姓(41.590, -0.25, -0.60%)對惠民保的第一印象——物美價廉。
對于惠民保的年繳保費,調查數據顯示,75%的受訪者認為100元以內的價格比較合適,其中,選擇“70-100元”“50-70元”和“50元以內”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36%、22%和17%。同時,也有20%和5%的人能接受“100-150元”和“150元以上”的價格(見圖2)。
總體來看,每年不超過100元是大多數人比較能接受的惠民保保費。這一價格,也為未來監(jiān)管部門、承保險企和第三方運營平臺在設計惠民保產品時提供了參考。
76%的受訪者認可最高保額“150萬元以內”
在免賠額(起付線)方面,調查數據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惠民保的免賠額在10000元以內更合適,27%的受訪者能接受10000-20000元的免賠額,僅有17%的受訪者認為20000元以上的免賠額也可以(見圖3)。
可以看到,目前惠民保由于承保大量高齡、帶病體人群等,因此面臨較高的賠付風險,甚至是“賠穿”而出現巨額虧損。對此,承保險企主要通過提高免賠額和設置賠付比例來降低上述風險,但免賠額設置為多少、如何設置,將成為未來惠民保盈虧平衡的關鍵之一。
在惠民保的最高保額方面,調查數據顯示,35%的受訪者認為保額在“50萬-100萬元”比較合適,27%的受訪者傾向于“100萬-150萬元”,14%的受訪者覺得“50萬元以內”的保額也可以接受。同時,還有14%和10%的受訪者選擇的是“150萬-200萬元”和“200萬元以上”的保額(見圖4)。
從調查數據來看,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比較理性的,并沒有一味地追求更高的保額,100多萬元的最高保額就能覆蓋投保人的常見健康風險了。
更進一步,惠民保性價比高、保障范圍較廣,成為很多被百萬醫(yī)療險拒之門外的消費者的選擇,其也真正做到了“惠民”。不過,與百萬醫(yī)療險相比,惠民保的保障范圍受限、免賠額高、報銷比例較低等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關注,未來需要進一步去改進和升級相關保障。
報銷比例、保障范圍是人們購買惠民??粗氐囊蛩?/span>
在問及受訪者“惠民保的優(yōu)點”時,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惠民保購買方便(54%)、能緩解自身的“大病焦慮”(52%)、價格低(49%)、理賠方便(49%)、投保要求寬松(48%)、有政府背書(47%)、免賠額合理(42%)。
而在問及“購買惠民保所看重的因素”時,人們主要看重報銷比例(57%)、保障范圍(57%)、免賠疾病范圍(54%)、免賠額度(51%)、理賠效率(51%)、投保費用(49%)、政府支持(44%)、參保條件(44%)等因素(見圖5)。
可以看出,人們在購買惠民保時,比較看重其報銷比例和保障范圍,以及免賠疾病范圍、免賠額度和理賠效率,這也是惠民?!盎菝瘛钡囊饬x所在。未來,在惠民保產品迭代升級時,這些因素也將作為險企產品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而對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惠民保產品,49%的受訪者對承保內容和理賠規(guī)則一知半解,31%的受訪者比較清楚相關內容和規(guī)則,也有10%受訪者表示完全不清楚。
總體來看,大多數人對惠民保的了解仍比較淺顯,未來在消費者教育方面仍需要有關各方加大力度。
多方共同發(fā)力,將“惠民”落到實處
隨著惠民保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城市推出了各自的專屬惠民保產品。
那么,各自城市的惠民保產品能滿足消費者的保障需求嗎?調查數據顯示,61%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的惠民保產品“能滿足”自身的需求,24%的受訪者選擇的是“部分能滿足”,還有4%的人選擇了“不能滿足”(見圖6)。
可以看到,惠民保的迅速發(fā)展,反映出人們對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其也在構建多層次醫(yī)療保障體系上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當前,從發(fā)展和運營狀況來看,惠民保還存在諸如投保率不理想、賠付率偏高、潛在賠付風險較大、管理能力偏弱等問題。
要解決上述幾大問題,調查數據顯示,37%的受訪者認為“惠民保要持續(xù)穩(wěn)健運營,將‘惠民’落到實處,需要多方共同發(fā)力”;35%的受訪者認為“同一城市盡量在同一時期只上線一款惠民保,可由多家險企共同承保,集中資源、集中推廣、降低整體風險”;14%的受訪者則認為“各城市需采取措施提升參保率,如開放醫(yī)保個人賬戶的劃撥、鼓勵企事業(yè)單位為員工投保等”;12%的人還建議“政府加強監(jiān)管惠民保在落地過程中的定價、推廣及服務等”。
而在問及“惠民保需要改進的地方”時,受訪者認為有以下方面:報銷比例更高一些(53%)、保障范圍更廣一些(52%)、政府支持力度更大一些(44%)、理賠效率更高一些(43%)、參保條件更寬松一點(40%)、投保費用更低一些(36%)、免賠額更低一些(35%)、免賠疾病范圍更少一些(34%)等(見圖7)。
不過,要使惠民保能長久地發(fā)展下去,上述內容需要經過不斷實踐才能得出“最優(yōu)解”,并協調好各方的利益,以便實現多方共贏,把惠民?!盎菝瘛倍致涞綄嵦帯?/p>
另外,對于惠民保的未來發(fā)展,40%的受訪者認為“隨著保險意識的提高、產品的完善,惠民保的普及率會越來越高”,34%的受訪者認為“目前來看,與其他商業(yè)醫(yī)療險相比,惠民保的發(fā)展之路還很長”,11%的受訪者認為“由于缺乏長期數據,投保寬松的惠民保市場可能會萎縮”,9%和6%的受訪者則認為“不好判斷”或“不好說”(見圖8)。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當前,惠民?!鞍倩R放”的發(fā)展態(tài)勢讓人們有點應接不暇,但大踏步背后還需要相關各方的“冷思考”——如何才能把惠民保“辦得更好、更長久”。
其實,對于惠民保發(fā)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需要以創(chuàng)新的思路、前瞻的規(guī)劃、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并明確惠民保的定位,規(guī)范發(fā)展,最終通過監(jiān)管機構、政府部門、承保險企、第三方運營平臺等相關各方的合力,讓惠民保真正成為我國構建多層次醫(yī)療保障體系中的關鍵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