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線上教學需要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學生視力負擔增加。一些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學習平板、智能臺燈、學習機時,會優(yōu)先購買標有“預防近視”“低藍光”“無藍光危害”等效果的教育智能硬件。
藍光是否對視力有害?“防藍光”是否具有預防近視的效果?多大尺寸的屏幕適合孩子學習和上網(wǎng)課?兒童青少年如何保證用眼衛(wèi)生?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近視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北京同仁醫(y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付晶指出,近些年,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進入人們生活,相對于書籍來說,更容易讓眼睛產生疲勞。但實際上,“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近視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兩個因素只要規(guī)避了任何一個,都可以減少近視的發(fā)生率。
電子產品色彩對比度更艷麗,更具趣味性,人們在觀看時眨眼次數(shù)不自覺地減少。正常情況下,人們通過眨眼將淚液均勻分布到眼表,才能使眼睛保持濕潤,處于良好狀態(tài),眨眼次數(shù)減少則會對淚膜產生影響,對眼睛有傷害。
“我家孩子近視300多度,不想程度再加深。”家長李女士說,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二,晚上回家要做功課,也喜歡玩游戲,她想控制住孩子的近視,在購買臺燈時,就選擇了帶有“預防近視”“低藍光”等字樣的產品。“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具體有多大用,但感覺多點功能總是好的?!?/p>
家長劉先生也購買了某品牌近千元的帶有護眼功能的兒童學習臺燈。他說,女兒雖然只有6歲,但非常喜歡閱讀,為了防止孩子近視,他特意選了一款可以調節(jié)光源,無藍光傷害的臺燈。
記者在網(wǎng)購平臺上發(fā)現(xiàn),標有“預防近視”“護眼”“無藍光”字樣的臺燈種類繁多,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帶有“低藍光”功能的學習平板價格則接近5000元。
藍光是否會對視力產生影響?“防藍光”是否具有預防近視的效果?
另外,也有家長在給孩子選購教育智能硬件時,考慮選用類紙屏、墨水屏類產品進行閱讀學習,以達到預防或者延緩近視進展的目的。
那么,類紙屏、墨水屏類產品是否也具有預防近視的效果?
藍光無明確對眼睛致?lián)p證據(jù),沒必要談藍光色變
付晶指出,無論是類紙屏還是墨水屏都起不到預防近視的作用,類紙屏不等于紙質,況且平時看紙質書籍,如果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也會發(fā)生近視。只要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都有可能發(fā)生近視。
“談到藍光,首先應該清楚,顏色是人的主觀感受,光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北京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陳征指出,藍光是一種可見光,是進入人眼后在視覺上引起藍色視覺效果的電磁波。可見光指電磁波譜中可以使人眼產生視覺感知的部分,波長范圍在400納米~760納米之間,其中,藍光的波長范圍約在400納米~500納米之間。
陳征表示,電磁波譜中,波長越短的光,單光子能量越高,引起一些不可逆變化的概率相對就高,一般人眼對約445納米以下波段的藍光耐受較低,而對445納米以上的波段耐受呈幾何級數(shù)上升。當445納米以下波段的藍光大強度、長時間進入人眼的時候,可能產生視網(wǎng)膜不可逆的光化學損傷。也就是說,產生影響的前提條件是:總劑量足夠大。不過這個“總劑量”的具體數(shù)值因為人體差異性很大,目前還難以提出一個精確的數(shù)字。
他表示,在生活中,從太陽這樣的自然光源,到各種白光,手機、iPad、電腦的屏幕等都含有藍光成分。藍光是引起視覺感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少了它,我們的色彩世界會無法形成“白”的感受,看什么都偏向黃、橙色。同時455納米-490納米范圍的藍光對人的生理節(jié)律十分重要,如果沒有這部分的藍光,人的生物鐘可能發(fā)生紊亂。所以,人們不必談藍光色變。
付晶也指出,短波藍光穿透力較強,日積月累可能會對眼睛的視網(wǎng)膜和晶狀體等產生傷害,但這也是長時間的累積效應。所有合格的教育智能硬件等電子產品出廠時已經完成相關檢測,本身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八{光不是造成近視的原因,一些防藍光產品只是商家宣傳的噱頭,家長應理性看待?!?/p>
合適的觀看距離可減少對視力的影響
如何減少教育智能硬件等電子產品對兒童青少年視力的影響,也是家長們十分關注的問題。
付晶指出,從預防近視的角度來說,一方面要保持與屏幕適宜的觀看距離,另一方面是控制使用時間。“無論看書,還是使用電子產品,都要控制距離。電子屏幕的大小不同,適合觀看的距離就不同,這個距離與屏高和屏幕對角線都有關?!?/p>
多大尺寸的屏幕適合孩子學習和上網(wǎng)課使用?是否要盡量選擇大屏?
付晶表示,屏幕不能說“越大越好”,但確實有研究表明,對于一定范圍內的屏幕尺寸,更大的屏幕更容易讓人“看得清楚”,且屏幕越大觀看距離越遠,越不易引起視覺疲勞。
屏幕大小要和觀看屏幕距離成正比,如果家里沒有足夠寬闊的空間,盲目選擇太大的屏幕反而會造成近距離用眼負擔,屏幕內的圖像范圍超過觀看者的知覺容許范圍,會加重視覺疲勞,因此根據(jù)房間大小、觀看距離來選擇屏幕尺寸匹配很重要。另外,網(wǎng)課可能會存在需要交互之類的操作,如果屏幕過大可能反而不方便使用。
付晶還介紹了判斷觀看距離和角度的方法。她表示,對于高度在1米以下較小的屏幕來說,屏幕越小,觀看舒適距離和屏幕高度的比值越大,應當達到屏幕高度的5-9倍,對于1.5米以上的大屏幕,觀看距離一般在屏幕高度的3-4倍左右。“觀看角度主要是平視時和顯示屏盡量平齊,室內光線自然明亮,屏幕寬度范圍能夠全部落在前方視野范圍內會更為舒適。”
談到使用教育智能硬件等電子產品的時間,付晶說,一是需要控制一天使用的總時長;二是控制單次使用的時長,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要求也并不同。
其中,學齡前兒童(6歲之前),特別是4歲之前,不建議使用任何電子產品。“有些父母因為孩子鬧騰,就把手機扔給他玩游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另外,現(xiàn)在大部分學前教育的載體在電子產品上,家長不要過早給孩子特別多的學前教育,以減少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傷害。
如果有的家長要讓五六歲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觀看15分鐘就應該休息15分鐘到半個小時,且每天觀看不要超過2個小時,這其中包括看電視的時間。
“看電視屬于中距離用眼。”付晶說,經常有家長談到近視,就會問“電視能看嗎?”電視肯定是能看的,但也要控制時間,比如,看動畫片不宜超過兩集,且兩集要分開看。家長還要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在白天接觸陽光,還要保證睡眠充足。
另外,有一套202020護眼法則,即近距離用眼20分鐘,就應該向20英尺(6米)之外眺望至少20秒,這可以緩解眼睛疲勞,預防近視發(fā)生。
新京報記者 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