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前的客戶中,有很多和安琪一樣的女性,她們沒辦法在家鄉(xiāng)或工作的城市擁有一座房子,最終選擇了鶴崗,作為人生的退路和最后的錨地,對她們來說,鶴崗就是最后的托底,是唯一的確定。但“停暖”事件,讓她們失去了這種確定性。
鶴崗的冬天,冷是無孔不入的。
下午才四點,天色已經(jīng)變得昏暗,路燈“啪”地亮起,沿街的店鋪早早拉上卷簾,結束一天的營業(yè)。街上的行人一律微躬著背,形色匆匆,恨不得跑起來躲避寒意。不管穿多少,攜雜著雪粒的風刮過,鼻腔立刻能感覺到干燥發(fā)緊。這樣的天氣里,我叫過一次外賣,等騎手從三公里外趕來時,礦泉水已經(jīng)被凍成了冰坨。
▲ 進入鶴崗市沿途的工業(yè)基地。
1月28日,鶴崗經(jīng)歷了又一輪降溫,夜間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2度,狂風沖撞建筑物的聲響,像鞭子抽打鐵皮。這天,我在鶴崗的一家咖啡館見到了安琪。她剛一落座,就扯下口罩,把手塞回衣兜,縮在椅子里抖個不停,“你等我緩緩”,兩分鐘后才回過神來,摘掉帽子,捧起一杯熱奶茶。
這幾年,“年輕人逃離北上廣,到鶴崗買房”的敘事開始盛傳,“兩萬元買一套房子”“一千元雇保姆,生活幸福感飆升”,鶴崗,這個資源枯竭的北方小城,同時承受著“廢土之墟”與“世外桃源”兩種論調。25歲的女孩安琪,就是來鶴崗買房的年輕人之一。
她正在經(jīng)歷鶴崗的第二個冬天,還沒能適應這種嚴寒。在她的描述中,寒冷是一種痛覺,“凍得腦袋生疼,一片空白,渾身上下的關節(jié)都被風吹透了”,如果不是要出來見人,她是死活不愿離開暖氣的。
在鶴崗,充足的暖氣,也意味著更高的幸福感。但這個冬天,一條“鶴崗停暖”的消息沖上熱搜——1月3日,鶴崗市誠銘供暖公司發(fā)布一則緊急通知:“從5號8點開始限熱,直到停熱,望家里有老人、孩子、新冠病人的,做好防寒防凍措施?!柄Q崗因此再次跌入輿論場。我來到這里,就是想知道,鶴崗是否真的到了停暖的地步?因為低房價來到鶴崗的外地年輕人,又會度過怎樣一個冬天?
前往鶴崗的出租車上,司機主動挑起話題:“停暖?沒有的事兒!都是網(wǎng)上瞎吵吵,我在家穿短袖都嫌熱?!蹦赀^四十的他體型微胖,一口地道東北口音,“這是鶴崗火了,有流量了,誰都能說兩句,我們本地人在這兒活得挺好啊?!闭f完又自嘲般笑笑,“誰家不趁幾套房?就是不值錢呦?!?/p>
但外地人安琪對溫度的變化更加敏感,今年冬天,她在鶴崗生活得并不安穩(wěn),10月開始供暖,她明顯感到家中的溫度遠不如去年,每天早晨醒來,臉上冰涼。剛開始,她以為是暖氣的溫度“還沒上來”,一個月后,她不得不在拼多多上輸入關鍵詞:“南方冬季,加絨睡衣?!彼宄赜浀茫ツ辍跋赐暝铦裰^發(fā)也不會冷”,而今年,她不得不打開浴霸。
安琪在鶴崗擁有一間67平米的小兩居室,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每個活動區(qū)域都有一塊瓷白色暖氣,源源不斷地散發(fā)熱氣。去年12月起,因為冷,她開始習慣性地緊貼著小床邊的暖氣睡覺,第二天醒來被烤得口干舌燥,但拿起水杯,水也是冰的。
她的房子是鶴崗最常見的棚改房,沒有大門和安保,一棟棟橙紅色的6層樓房排列整齊,住戶多是本地中年人,樓下貼滿了“低價售房”的廣告。因為靠近市區(qū),小區(qū)房價屬于中等水平,每平方米不過六七百元。
▲ 鶴崗隨處可見的低價售房廣告。
安琪猜測過家里溫度降低的很多原因,“今年冬天確實特別冷,室溫低也正?!?,“老小區(qū),又是二樓,會比高層冷一點”,“樓下不住人,樓上好像也沒人,上下都停暖也會有影響”,聽到樓下超市的顧客議論“今年供暖不太好”,她安慰自己:“可能是小區(qū)的問題,不只我冷?!?/p>
直到1月初,一條“鶴崗停暖”的抖音視頻,讓她猛地從床上坐起來,“嚇得我一激靈”,視頻中男主播聲情并茂地朗誦道:“一座沒有希望的老齡化城市,是怎樣走向衰敗的……”畫面一轉,誠銘供暖公司的緊急通知緩緩滑過,評論區(qū)吵成兩派,IP屬地黑龍江的網(wǎng)友稱:“都是造謠,我們室內30度”,更多的外地網(wǎng)友則在感慨:“產煤的城市燒不起煤了”“還敢去鶴崗買房嗎?”
敢來鶴崗買房,算得上安琪人生里最重大的一個決定。
2021年10月初,她辭掉北京的美容師工作,帶著全部家當,獨自一人來到鶴崗。秋天,小城的氣溫已經(jīng)下降,穿著薄衛(wèi)衣的她打了個冷戰(zhàn),但內心是鼓舞的,“整個人快要飛起來”。
她形容自己在鶴崗度過的第一個冬天,“是有生以來最滿足、最安心的一段時光”。趁著嚴寒徹底降臨前,她走遍了鶴崗的天水湖、五指山、麓林山公園,看見許多北方樹木的枝干直愣愣地插向天空。她最喜歡的,是鶴崗的晚霞,下午四點,抬頭就能望見淡粉色、橙黃色、緋紅色的云朵大片大片鋪在天際,沒有高層建筑物遮擋,眼前是東北老工業(yè)基地遺留下來,不知用途的巨大塔狀物。
▲ 鶴崗的晚霞。
在鶴崗,一切都是緩慢的。除開事故,路上很少堵車,騎手少,雪天滑,算法預估的外賣送達時間為一個小時。人們的作息比都市更規(guī)律,下午5點,燒烤店已經(jīng)擠滿了人,到了7點,路上少見行人,晚上9點,飯店、超市幾乎都已打烊。這里也有都市常見的一切消費場景,市中心新建不久的商場和二線城市沒有區(qū)別,電影院、酒吧、咖啡館,滿足著年輕人們的消費需求。
緩慢而豐富的生活讓安琪感到輕松,吃飯不再是為了填飽肚子的任務,她開始認真研究哪種掛面煮出來口感最好,留意超市的打折信息,如何煮出一顆完美的溏心蛋??磩∫膊辉偈枪ぷ骱髲娖却竽X放松,她認真看完了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沒有倍速,“也不知道以前著什么急”。
到了深冬,安琪索性很少出門,極寒天氣里,鶴崗的外賣配送費會上漲3-9元,她通常會選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到附近超市囤夠一周的食物,更多的日用品則來自網(wǎng)購。
那家她常去的比優(yōu)特超市里,顧客大多是行動緩慢的老人,工作日下午,她穿梭在超市中,年輕得有些扎眼。很久之后她才知道,比優(yōu)特是鶴崗本地企業(yè),它的連鎖超市覆蓋了北方縣城,“鶴崗CBD”就叫比優(yōu)特時代廣場。除了煤礦,這座城市沒有生長出太多產業(yè),許多留在鶴崗、沒有考公的年輕人,會去這家公司尋找就業(yè)機會。
但同樣的,安琪在鶴崗也很難找到工作。為了維持日常開銷,她成了淘寶客服兼職,店鋪咨詢者不多,她只需在軟件提示音響起時工作,不用再面對面地推銷美容項目,讓她倍感輕松。雖然只有3000多元工資,但足不出戶的生活,能讓她能攢下大半部分錢。她計算過,整個2021年,她在鶴崗最大的一筆消費,就是1500多元的取暖費。
鶴崗給了安琪一個難得的“藏身之地”。
她的長發(fā)已經(jīng)很久沒有修剪,過去在美容院工作時,必須畫好精致妝容,再把頭發(fā)盤成一個完美的小丸子。每個月發(fā)在工作群里的業(yè)績表,也讓她感覺無處遁形。她還講起一次在北京打車,開著奔馳的中年司機非要打聽她的收入,并評價道:“租完房子也剩不下多少錢吧?!?/p>
但在鶴崗,她沒有太多社交關系,也不用融入任何評判體系,有時幾天都不用說話,樓下超市熱情的店主叫她“姑娘”,但他們對話也僅局限于“買點啥?多少錢?慢走啊”。這一天,她花費了57元,就能拎著滿滿一袋食物回家,其中還有一盒車厘子。
▲ “鶴崗CBD”比優(yōu)特時代廣場。
下定決心來到鶴崗,是在2021年春天。安琪那時成為新冠密接,接到社區(qū)通知,必須和同住人一起隔離14天。
她小心翼翼地措辭,在合租群里發(fā)了消息,恨不得每句話都帶上“抱歉”。沒想到,隔壁房間并不熟識的室友突然在群里質問:“你是密接為什么還回來?”“你知不知道會影響別人?”“為什么我們也要隔離14天?”
一個最讓她崩潰的瞬間是,室友隔了一陣又發(fā)來一段文字:“求求你,能不能去酒店隔離?我還在試用期,真的不能請假14天,真的求求你……”她沒敢仔細看第二眼,坐在床上大哭,那一刻,她還聽到了隔壁房間傳來了室友的哭聲。
“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立刻買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柄Q崗幾乎是安琪唯一的選擇。在她的老家鄭州,“縣城的房價都一兩萬了,便宜的也要七八千”,她突然提高音量,苦笑著敲了敲桌子,“還會爛尾!”說完又小聲嘆了口氣。
兩個月后,她找母親拿了為她準備的4萬塊結婚錢飛去鶴崗,當天便定下了房子,一間小小的,“一看就是有人常住過,桌椅都帶著使用痕跡”的房子,南北通透,客廳不大,三四步就能走完,但擁有一扇落地窗,正午陽光灑進來,照得人暖洋洋的,房間里電視、冰箱、洗衣機一應俱全,聽到中介說:“這些都可以留給你?!卑茬鞅砻娌粍勇暽?,心里瘋狂點頭。
買完房子,安琪急匆匆趕回北京,等到10月,北京的房租到期,她立刻啟程飛往鶴崗?!爱敃r已經(jīng)想不了那么多以后了,只想找個地方自己待一待,不用社交,不用考慮其他人的存在?!?/p>
清理完房間已是深夜,安琪仰面躺在床上,沒有工作纏身,她明天唯一要做的事,是將房間的燈換掉,這是個老舊的二手房,燈罩因灰塵變得黏手,她沒有余錢裝修,只能簡單換些裝飾物。
住進房子的第一晚,盡管身處陌生環(huán)境,安琪卻感覺到“踏實”。她說:“只能用這個詞形容吧,終于沒有陌生的人和物品,知道每一樣東西的來歷,我可以穿著睡衣隨便走來走去?!?/p>
在鄭前的客戶中,有很多和安琪一樣的女性,她們沒辦法在家鄉(xiāng)或工作的城市擁有一座房子,最終選擇了鶴崗,作為人生的退路和最后的錨地,對她們來說,鶴崗就是最后的托底,是唯一的確定。
▲ 貫穿鶴崗的鐵路線。
鄭前比安琪更早來到鶴崗,是鶴崗的一名房產中介。沒人知道來鶴崗買房的客戶群有多大,鄭前有6個工作微信,“每個都加滿了人,20位咨詢者可能只有1位會買”。去年,鄭前甚至賣出了近百套房。
他記得有一位廣東女性買家,家庭條件不錯,有3個哥哥,她對他直言:“我將來是分不到房子的,我沒有自己的家?!边€有一位女性顧客,在買完房子后問他:“怎么才能不讓我老公發(fā)現(xiàn)這個房子?我想給自己留條后路?!?/p>
大學畢業(yè)后,鄭前曾在廣州從事汽車配件銷售工作,每天都要面對很多拒絕,因為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他的業(yè)績不高,最多只拿過6000元月薪。2019年,25歲的他極度渴望擁有一套房子,“在老家,適婚年齡沒買房,街坊面前都抬不起頭”,可現(xiàn)實是“我奮斗一輩子,都很難在廣州買房”。
工作與購房壓力疊加,鄭前想逃離,卻沒有太多可選項,那時鶴崗剛因低房價走紅,他猶豫了半個月,最終鼓起勇氣來到這座城市,想以較低的生活成本,換取一個創(chuàng)業(yè)機會。
在鄭前看來,安琪看到的已經(jīng)是一個新生的鶴崗,而他見證了流量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改變這座城市。最明顯的變化是,這兩年鶴崗涌現(xiàn)了許多探店博主,一條高流量的探店視頻能賺兩三千元,相當于鶴崗本地人一個月的工資。
人們依賴抖音、快手選擇消費場所,鶴崗的網(wǎng)紅店也越開越多。常被視頻博主推薦的店鋪,大多是位于時代廣場周邊的美甲店、咖啡廳、小飯館,這里的店鋪布置得精致,和其他街道略顯陳舊的店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我走進過一家新開的蛋糕店,據(jù)說店主花費了一百萬將二層小樓裝修成日式文藝風,白棕配色的店里擺放著藤制木椅,吧臺附近是滿滿當當?shù)钠垦b餅干和造型可愛的切塊蛋糕,這里的食物不算便宜,但店里的環(huán)境讓人感到“值得”,每個角落都能拍出標準“小紅書大片”——這也是鶴崗的年輕人最愿意聚集的地方。
▲ 鶴崗街景。
離開安琪家,從鶴崗沿哈蘿公路,穿過白雪覆蓋的農田和塑料大棚,30分鐘后能抵達寶泉嶺,一座僅有1.5萬人口的農墾小鎮(zhèn)。它在黑龍江和松花江匯合的三角地帶,寒冷季節(jié)持續(xù)3個月,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平均低溫為-26°C,平均高溫也只有-15°C。
發(fā)出緊急通知的誠銘供暖公司,承包了寶泉嶺部分居民樓的供暖。這里才是鶴崗“停暖”事件真正的發(fā)生地,也是外地來的年輕人不會踏足的偏僻所在。
我在寶泉嶺的嶺東小區(qū)見到了住戶潘鳳云,在她的講述中,暖氣沒有停,但供暖不達標的情況,已經(jīng)持續(xù)了3、4年。“每年都冷,去年最高溫才18度,年年都找誠銘供暖公司反映,沒啥改變,今年也懶得找了?!彼愚由砩系拿尥馓祝澳憧?,在家也要穿這么多”。
供暖不足改變了一些細微的生活習慣,桌上的剩菜,以前都要放冰箱的,現(xiàn)在放在外面,兩天也不會壞。寒冷在潘鳳云身上留下了痕跡,飯桌旁放著一打廉價去痛片,那是東北老人家中的常見藥品,她年輕時干農活,腿插在雪里,落下了關節(jié)炎,現(xiàn)在屋子變冷,犯病就勤,“全靠吃藥挺著”。
附近小區(qū)的住戶汪峰強也講述了同樣的困擾,他家由興匯熱電供暖,但連續(xù)3年,“每年交2000多元取暖費,最高時家里也只有18度”。前段時間,他和老伴感染了新冠,身上燒得滾燙,屋子還是冰涼,兩人只能裹著棉被硬撐過去。他給家中窗戶封上了一層塑料布,那是過去農村常用的御寒方法,“家里冷,外面也冷,無處可去”。
▲ 寶泉嶺的嶺東小區(qū)
“停暖”輿論爆發(fā)后,一名誠銘供暖公司的工作人員曾對《時代周刊》表示,公司實際上沒有限暖、停暖,發(fā)布通知是由于煤價大漲,比2014年350-400元的均價翻了三番,變成1000多元一噸,但由于供暖是民生工程,多年未漲價,公司已虧損了七八百萬,“今年實在是賠不動了”。
在鶴崗從事煤炭行業(yè)多年的張猛解釋了煤價上漲原因,“不光沒有資源,也沒有人了”。鶴崗曾擁有過200多座大小煤礦,如今只剩4座大型煤礦,隨著人口流失,“下礦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人,每月工資最少一萬多,人力成本高,煤價也低不了”。
張猛是從山東來鶴崗煤礦“淘金”的第一批人,他見證過這座城市曾經(jīng)的野蠻生長,“家家戶戶都在煤礦工作,賺得多,礦難也多,上一秒下礦,下一秒人可能就沒了”,在他看來,這成了這座城市的生存底色,“今朝有酒今朝醉嘛”。
2011年,鶴崗被列為第三批25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張猛的工友們也隨著煤礦“淘金”浪潮的退去,紛紛離開了鶴崗。張猛忍不住感慨,“屬于我們的時代過去了”。一批人的離開,給他帶來最直觀的感受是,曾經(jīng)車都擠不進去的KTV一條街沒落了,如今偶爾路過,只能看見低矮的二層小樓上還懸掛著“盛世榮華”的招牌。
寶泉嶺的“停暖”事件,也加速了一些本地年輕人的出走。披著毛毯,看著家中結冰的窗臺,文婷婷催促父親再去問問供暖公司,父親卻因此發(fā)了火:“不光你家冷,誰家都冷,能有什么辦法?”文婷婷感到一陣乏味,沒有爭辯,轉身回了房間。
23歲的文婷婷在寶泉嶺出生、長大,高中輟學后,她選擇到鶴崗的理發(fā)店做學徒。在她看來,寶泉嶺太小了,鶴崗也太小了,每天走過的街道太過熟悉,發(fā)生的事情太過平常?!耙苍S你們覺得停暖很嚇人,但生活在這里的人都見慣了,太平常了,我們只能去供暖公司要說法,也沒辦法改變?!?/p>
家鄉(xiāng)沒能給予文婷婷足夠的安全感,她講起自己曾經(jīng)的同學,語氣羨慕:“因為上大學,可以去外面看看。”朋友在微信群中聊天,沒有人說過要回來工作,“大家都在往外走,總覺得我被同齡人拋下了”。于是,趕在過年快遞停運前,她網(wǎng)購了新的行李箱,不停刷新租房軟件,準備年后就去更大的城市尋找工作機會,“不然我的生活永遠都是這樣了”。
28歲的張新誠不理解,為什么鶴崗都這樣了,還有安琪這樣的外地年輕人想來。
他離開鶴崗已經(jīng)兩年,過去,他在鶴崗開快餐店,店鋪臨近學校,生意不錯,但“每天睜眼就是清點貨物、等學生下課、炸雞塊”的生活,讓他有種“被困住了”的壓抑感。
2020年,疫情突然爆發(fā),學校停課,他的快餐店也失去了收入,他順勢關掉店鋪,前往南京打工。在外打拼的生活并不輕松,但每次想到回家生活,“回來做些什么”的疑惑又會浮上心頭。
鶴崗給他留下過一些溫柔記憶,夏季氣溫涼爽,天空又藍又低,坐公交可以直達名山口岸,隔江眺望俄羅斯;東山區(qū)有一座俄式建筑,晚上燈光亮起,就像童話故事里的城堡;冬季白雪覆蓋大地,天水湖被凍成一塊天然冰場,他和同學會坐著紙板沖下山坡,開心地大叫。
但現(xiàn)在,他眼中的鶴崗是蕭索的,沒有生氣的。他帶我走過鶴崗曾經(jīng)最繁華的步行街,道路中央的美食檔口上,貼著出兌告示,記憶里商品掛滿墻的東北亞商城,變得人流稀少,只剩下破舊的人體模特,豎在關閉的服裝店檔口。最詭異的場景是,那天下午五點,沒有任何提前告知,整個商城外環(huán)突然就熄燈了,我和他站在黑暗和寂靜中,不知該說些什么。
▲ 曾經(jīng)繁華的東北亞商場外環(huán),如今變得荒涼。
在張新誠的講述中,鶴崗一點兒不值得回來。他曾經(jīng)上過的學校,已經(jīng)因為生源不足而倒閉,絕大部分同學選擇外出工作,離開這里,唯一一個還留在鶴崗的朋友,在準備第四次公務員考試時,突然看見了一則官方通告:鶴崗暫停公務員招聘。
這是這座城市走向衰敗的另一個側面:2021年12月底,鶴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fā)布了一則公告:因鶴崗市政府實施財政重整計劃,財力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決定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計劃。
原本只想在鶴崗休息一個冬天的安琪,已經(jīng)長居一年了。
去年春天來臨時,她將外出打工的計劃一拖再拖,“不想離開自己的家”,緊接著,外界接連不斷的封控、核酸,又讓她“不敢離開自己的家”。她盤算著,做客服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美容師的收入還算不錯,再堅持幾年,或許能攢下些錢,開個小店,但她怎么也沒能下定決心,邁出離開那一步。
冬天再度降臨時,日子逐漸變得混沌,她有些記不清,自己到底如何度過了這一年,“躺在床上刷刷手機,一天就過去了”,有時晚上盯著對面窗戶上懸掛的小彩燈,一盯就是好久。
她越發(fā)不愿出門,寧愿付配送費,也不想再去過于熟悉的超市,那種熟悉讓她恐慌,“提醒我又是一周過去了”。
一次,她在朋友圈曬出一份自己煲的湯,那是她極無聊時打發(fā)時間的產物,知道她在鶴崗的朋友說道:“真羨慕你的生活?!卑茬鲄s感覺一陣空虛,好像被甩出了世界正常運行的軌道。
安琪承認,她無法徹底跳脫出外界的評價體系,她看過很多描述鶴崗的文章,在那些文字里,“她”和來到鶴崗的年輕人們被形容成“失敗者”,沒有承受能力,無法適應環(huán)境,只能選擇逃離。她本來不想見我,“為什么來到這里,就要被人評判?”
▲ 鶴崗街景。
但最終決定和我見面,原因是“小陳拜托的”。小陳是她在鶴崗為數(shù)不多的朋友,他們在一家酒吧認識,閑聊過幾句,她只知道對方姓陳,是去外地又回來的鶴崗人。她講起自己從北京搬來鶴崗,小陳沒有追問原因,只是問她:“那你在鶴崗生活開心嗎?”安琪因此將小陳當作朋友,“他不會用奇怪的眼光看待我,也不會勸我出去,或是留下”。
在小陳眼里,家鄉(xiāng)和其他城市沒什么不同,人們來來往往,不過是想尋找一個安居地。他畢業(yè)后在上海工作過幾年,選擇回來的原因也很簡單,“家在這,就回來了”。但獨自生活在鶴崗的安琪,沒有堅定地留在鶴崗的理由。去年的一個深夜,家中突然停電,她必須去樓道檢查電閘,看多了獨居女性遭遇危險的帖子,她趴在貓眼上觀察了好久,才敢跑出去,推上電閘。
今年冬天,“鶴崗停暖”的消息又讓安琪心底升起一絲不安,盡管家中只是稍微有點冷,她還是下意識地盯著溫度計?!拔覔某鰡栴},因為我花光了所有的錢,在這兒買了房子,而我在鶴崗,也只有這一個房子。”
鄭前似乎在鶴崗活出了另一條軌道,每天切換微信賬號,回復咨詢,為客戶看房、代辦過戶,拍視頻、剪視頻,時間完全被工作占據(jù)。他已經(jīng)買了第二套房子,在鶴崗的事業(yè)被他規(guī)劃至二十年后,他會徹底在這座城市扎下根來。
不少來到鶴崗的外地年輕人,沒有太多工作可選擇,也和鄭前一樣,做起了房產中介生意,或是開一個短視頻賬號。我在視頻網(wǎng)站搜索“鶴崗”二字,推薦欄跳出一長列“xx在鶴崗”,許多視頻以“很多人好奇在鶴崗的生活”為開頭,拍攝了熱鬧的時代廣場、價格低廉的房子、傳統(tǒng)的東北早市,以及空蕩的鶴崗街景,在他們的鏡頭中,鶴崗的寂寥與生機并存。
年輕人們在鶴崗出現(xiàn)又離開,兩天前,文婷婷在朋友圈曬出了前往武漢的機票,等待打開新世界(7.040, 0.00, 0.00%)的大門,張新誠也即將回到南京,他還是沒考慮好究竟是否要回家發(fā)展,父親四年前確診癌癥,他非常想回來多陪陪父親,可還是沒找到“不被困住”的出路。
安琪也還在猶豫。去年12月底,鶴崗大規(guī)模的新冠感染打破了她心底的秩序。發(fā)著燒的晚上,她發(fā)現(xiàn)生理期來了,但衛(wèi)生巾已經(jīng)用完。那時,整個鶴崗的外賣系統(tǒng)都癱瘓了,眼看到了晚上九點,超市就要打烊,她不得不用洗臉巾暫時代替衛(wèi)生巾。那一刻,她會想:“如果回到大城市,我會不會更容易得到一片衛(wèi)生巾?!?/p>
但無論留下還是離開,安琪說她絕不會賣掉鶴崗的房子,因為這是她“唯一確定擁有的東西”。
▲ 鶴崗市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