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莞邑,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里人杰地靈,廉吏名臣、仁人志士輩出,為東莞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和精神財富,令人心生敬仰,是今日東莞汲取豐富精神力量的源泉。
在東莞,原來有座“卻金亭”(亭已毀,亭里卻金碑仍保存完好),坐落在莞城光明路教場街口,距今已有四百六十余年歷史,見證了中外商貿(mào)公平交易的歷史,更是外商頌揚我國古代官吏廉潔行政的歷史遺跡。無獨有偶,在朝鮮也有座“卻金亭”,頌揚了我國古代官吏廉潔行政的事跡。朝鮮“卻金亭”頌揚的我國古代官吏是明代東莞人祁順。
據(jù)有關文史記載,祁順是東莞梨川人,明天順四年進士,曾任兵部主事、員外郎郎中、云南知府、福建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等職位,任內為官清廉,潔己愛民,曾捐俸修葺廬山的白鹿書院。在明成化十一年,祁順代表明朝出使朝鮮期間,首先廢除商人跟隨使者出國貿(mào)易的舊習,又完全拒收朝鮮君臣贈送的全部金銀寶物,使該國君臣感動不已,特建一座“卻金亭”來紀念他。
祁順一生做官三十多年,卻沒有給家里留下什么財產(chǎn),他的靈柩甚至要當時的同僚捐資相助,才得以運回東莞。數(shù)百年過去了,今天重讀祁順的故事,其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值得今人學習,他“為官一任、世守清白”的精神在今天更應該得到弘揚。
清廉,是一種文化和精神,更應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風骨和標示。近年來,東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在全社會培育清正廉潔的價值導向,營造崇廉敬潔的環(huán)境氛圍,提升黨員干部和社會公眾的廉潔意識和精神境界,厚植拒腐防變的廉潔文化土壤,以優(yōu)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向善向好。
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作為黨員干部,應當向祁順這樣清廉為官的莞邑先賢學習,自覺樹立“崇廉敬潔”的價值追求,使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的價值觀在當代煥彩生輝、歷久彌堅,讓莞邑大地廉潔文化根基血脈不斷延伸傳承,在全社會增強“勤政為民”自律意識和激揚“清風正氣”社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