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在线视频网站,国产视频综合,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成人亚洲综合,日本欧美高清全视频,国产视频黄色,欧美高清在线播放

在特朗普的勒索下,歐盟會和中國站在一起嗎?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揚之】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又是美國的盟友,歐盟在此次特朗普關稅戰(zhàn)中可謂地位尷尬:一方面宣布對美國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另一方面,為了不把談判之門關上,歐盟在宣布采取這些“報復性”措施時特意強調:只有在談判失敗后,這些措施才會生效。

所以,當華盛頓4月中旬宣布暫?!皩Φ汝P稅”90天后,歐盟立即作出回應,也將征稅措施拖延90天。

在對中國那邊威脅無果后,特朗普不得不調整策略,對包括歐盟在內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采取“迂回”策略。他在白宮會見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時放話,與歐盟“百分百能達成公平協(xié)議”。

很顯然,此話更多是說給其他國家聽的。

特朗普對歐盟及德國的“厭惡”由來已久

早在1990年,特朗普接受《花花公子》采訪時就曾表示:美國正在被“所謂的盟友”徹底利用,尤其是歐洲。

2005年1月,在拉里·金的CNN訪談節(jié)目中,時值新婚燕爾的特朗普短短一席話,即將自己對歐洲的好惡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金問特朗普:“作為一個都市人,你是否已去過第三任妻子梅拉尼婭的故鄉(xiāng)斯洛文尼亞?”這位房地產(chǎn)大亨的回答讓很多觀眾瞠目結舌:“我在那里大概只待了13分鐘。那是個美麗的國家。我降落后說了‘你好,媽媽(岳母),你好,爸爸(岳父)。再見’。完事!”

特朗普“只想趕緊離開”的基調,并非單指斯洛文尼亞這個擺脫蘇東集團不久的國家,而是整個歐洲。

很久以來,特朗普對舊大陸(相對于美洲這個新大陸)始終抱著一種不理解、輕視、傲慢、甚至蔑視的態(tài)度。

他兩次擔任總統(tǒng)后,依然毫不掩飾自己對歐洲的厭惡,公開表示歐洲人是“搭便車者”(Free-rider),“像乞丐一樣躲在美國撐起的保護傘下顧影自憐”。

特朗普身上雖然流淌著日耳曼血液,但他對德國卻尤為討厭:2017年與歐盟領導人會談時,他毫不掩飾地抱怨道:“德國人壞,很壞(The Germans are bad, very bad),他們賣給美國成千上萬的汽車,太可怕了,我們將加以制止?!?/p>

白宮真實一幕:默克爾問“你想握個手嗎?”特朗普尬笑看著他處,沒搭理默克爾。 視頻截圖

白宮真實一幕:默克爾問“你想握個手嗎?”特朗普尬笑看著他處,沒搭理默克爾。 視頻截圖

今年,全世界見證了美國總統(tǒng)對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的公開羞辱,而這類場景2017年就曾上演過:他在記者面前拒絕與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握手。

在競選活動中,特朗普常令支持者們喝彩的經(jīng)典橋段是:“柏林正花費數(shù)十億美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同時卻希望得到保護,而我們是為所有這些買單的傻瓜?!?/p>

特朗普特別討厭歐洲人看問題時過于謹慎,過于強調共識和團結,不會拍桌子,缺乏政治賭博的天賦。

歐美的分歧還體現(xiàn)在其他方面,譬如:歐盟通過協(xié)議和排放標準來應對氣候變化,這在特朗普看來就像是“連坐”處罰;歐洲對伊朗的理解以及對以色列的批評也讓他無法理解;還有,他認為歐盟的移民政策無異于“自殺”。

特朗普公開對英國脫歐運動表示同情,甚至曾私下勸法國也退出歐盟,這樣“美國和法蘭西民族才能最終達成雙邊協(xié)議”。

烏克蘭和歐盟對特朗普拋開他們直接與普京談判非常不滿。其實,早在他第一任期內,特朗普就曾威脅過:“如果盟國再不增加軍費開支,美國將削弱對其的安全保障,并越過所有人與普京達成承認克里米亞的協(xié)議?!?/p>

有媒體稱,特朗普對歐洲的不滿有著更深層的個人原因。

比利時最大法文日報《晚報》(Le Soir)2017年曾報道:時任比利時首相的米歇爾在布魯塞爾用最好的巧克力款待特朗普。令東道主驚訝的是,特朗普利用這次機會,喋喋不休地絮叨其作為商人在歐盟所經(jīng)歷的挫折和委屈,抱怨申請愛爾蘭和蘇格蘭高爾夫俱樂部項目的建筑許可耗時過長。

在21世紀初,他還曾打算與漢堡診所企業(yè)家馬賽聯(lián)手在德國建造“特朗普大樓”,可該計劃在柏林、法蘭克福和斯圖加特等地均碰壁失敗。據(jù)媒體報道,主要原因是這位來自美國的地產(chǎn)商缺乏投資所需的資金。

或許正是出于這些個人經(jīng)歷,特朗普特別支持那些同樣對布魯塞爾官僚主義深惡痛絕的“疑歐反歐”派,并視反移民的極右勢力為自己的“同道人”。

在特朗普的邏輯中,歐盟是一個典型的通過技術官僚規(guī)則維持某種自由秩序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這個刻板機構甚至試圖通過后門來監(jiān)管美國,譬如,它要求美國公司必須遵守歐洲的產(chǎn)品標準或數(shù)據(jù)保護規(guī)定。

在對歐態(tài)度上,美國政府的其他成員與特朗普保持高度一致。

據(jù)誤入襲擊也門內部討論群的《大西洋月刊》雜志主編戈德伯格稱,特朗普政府成員對歐洲極為蔑視。例如,副總統(tǒng)萬斯在群聊中表示:“我只是討厭再次幫助歐洲擺脫困境。”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立即附議道:“我完全贊同你對歐洲寄生蟲的厭惡。這太可悲了?!?/p>

當記者事后問及是否認同“歐洲人是寄生蟲”這個說法時,特朗普說:“你真的想要答案嗎?是的,我認為他們是寄生蟲。歐盟在貿易方面對我們簡直太糟糕,太糟糕了?!?/p>

在特朗普的身后存在著至少三種重要的政治力量:

1)以萬斯為代表的后自由主義者,他們的國家理念基于天主教原教旨主義和好戰(zhàn)斗勇的基督教思想。

2)以白宮辦公廳副幕僚長史蒂文·米勒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義派,他們對移民以及不接地氣的建制派的看法,與德國選擇黨和奧地利自由黨非常相似。

3)以馬斯克為首的“右翼技術權貴”,他們向往一種由“創(chuàng)新聰明人”(尤其是科技天才)主導的不斷顛覆性的、自由意志主義的、后民主主義的統(tǒng)治。

這些群體之所以視歐洲為“眼中釘”,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歐洲的《通用數(shù)據(jù)保護條例》和互聯(lián)網(wǎng)監(jiān)管政策不滿,另一方面則對《歐洲人權公約》和難民收容政策頗有微詞。

令歐洲雪上加霜的是:幾乎所有歐盟國家內都存在激進政黨。它們與特朗普的政治立場一致,因而能從內部對建制派持續(xù)施壓。美國的“技術權貴”們則通過社交媒體直接接觸數(shù)百萬的歐洲民眾,為反歐盟和反自由主義勢力提供廣闊平臺。

今年2月,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在慕安會上指責歐洲領導人限制言論自由,并未能控制移民問題,他說:“歐洲面臨的最大威脅并非來自俄羅斯或中國,而是來自內部?!?外媒

今年2月,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在慕安會上指責歐洲領導人限制言論自由,并未能控制移民問題,他說:“歐洲面臨的最大威脅并非來自俄羅斯或中國,而是來自內部?!?外媒

那么,作為維護美國全球霸權的北約,為何也遭到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們的排斥呢?

答案是,這個群體雖然渴望讓美國“再次偉大”,也力求恢復冷戰(zhàn)后的“天下無敵”,但卻不愿為戰(zhàn)略要地以外的地區(qū)或自由貿易、國際法等抽象原則承擔責任。

他們希望盡可能多地掌控對美國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同時阻止對手獲取關鍵材料。所以,奪取格陵蘭、巴拿馬以及資源豐富的加拿大西部,遠比保護烏克蘭、波羅的海沿岸等國免受“俄羅斯霸權侵擾”重要得多。

在政治和社會嚴重分裂的美國,歐洲實際上已被特朗普的民粹主義勢力劃為“民主黨陣營”,是“國內政敵的海外投射”,如覺醒文化(woke)、極端自由主義、精英主義、福利國家至上、高度管制等。

頗具諷刺的是,美歐摩擦的根源并非彼此疏遠,而恰恰源于雙方相似的政治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氛圍。

歐美關系的困局和歐盟的應對策略

4月中旬,非常重視盟友關系的前總統(tǒng)拜登下臺后首次公開抨擊特朗普的政策。他在芝加哥一場殘疾人代表會議上直言道:“這屆政府在上臺不到100天內造成的破壞程度令人窒息”,“他們簡直就是在先開槍后瞄準?!?/p>

的確,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嚴重損壞了歐美的經(jīng)濟關系。

美國對歐盟強征的25%鋼鋁關稅及對汽車產(chǎn)品加征關稅,直接沖擊德國的核心產(chǎn)業(yè)。德國基爾世界經(jīng)濟研究所(IfW)的模擬結果顯示,關稅沖突或使歐盟對美出口驟降15-17%,德國汽車業(yè)生產(chǎn)可能收縮4%,長期或致德國GDP下降0.33%。結果是,企業(yè)被迫開拓亞洲等新市場,短期物流重組成本高昂。

美方拒絕歐盟提出的“工業(yè)品零關稅”倡議,其政策反復性導致歐洲企業(yè)的投資決策受阻,美國已不再被認為是靠譜的生意伙伴。

根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的預測,受關稅戰(zhàn)的影響,世界經(jīng)濟的增長率僅為2.8%,比1月的預測放慢了0.5%;德國的經(jīng)濟增長也被下調,再次呈現(xiàn)停滯不前的景象,給G7墊底。

同時,特朗普挑起的關稅戰(zhàn)還導致北大西洋政治關系的惡化。它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多邊主義崩塌:美國單邊主義背離世貿組織規(guī)則,歐盟委員會批評此舉“違法且損害全球經(jīng)濟”,動搖跨大西洋合作根基。

2.戰(zhàn)略對立加?。禾乩势諏W盟定義為“經(jīng)濟對手”,要求其增加美能源進口,被歐盟視為政治勒索。德國經(jīng)濟部長哈貝克稱此為“歐洲經(jīng)濟的噩夢”。

專家們認為,今年7月的歐美談判或將成為一個轉折點:雙方如果無法談攏,那么,全球貿易體系或進入“新冷戰(zhàn)”式的割裂狀態(tài)。

在特朗普的勒索下,歐盟會和中國站在一起嗎?

面對這一嚴峻局面,歐盟采取“雙管齊下”的策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盡可能軟,必要時硬。

所謂“軟”是指對與美國的對話持開放態(tài)度,盡可能尋求與華盛頓達成外交解決方案。

為此,歐方多次提出相互取消工業(yè)品關稅的提議,包括建立涵蓋汽車等行業(yè)的工業(yè)品自由貿易區(qū)。但特朗普政府迄今未接受該提議。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多次赴華盛頓磋商,強調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的立場。

所謂“硬”是指采取針對性反制措施。若談判失敗,歐盟計劃分階段實施報復性措施:

1)恢復對美商品加稅:包括波本威士忌、牛仔褲、哈雷摩托車和花生醬等(這些商品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曾被歐盟列為反制目標)。

2)擴大農產(chǎn)品和工業(yè)品關稅:大豆、玉米、紡織品和鋼鐵等均屬其列。

3)數(shù)字稅:歐盟正討論對蘋果、谷歌和Meta等美國科技巨頭征收“數(shù)字服務稅”,以此加大對美施壓。

在最嚴重情況下,歐盟可能啟用所謂的“終極武器”——《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具體措施包括禁止美企參與歐盟公共采購項目,限制美資進入歐盟金融市場以及暫停美國企業(yè)專利保護。

該工具能為歐盟帶來更快速透明的決策機制與更規(guī)范化的流程架構。但需注意的是,要真正有效威懾來自外部的脅迫行為,歐盟必須依據(jù)嚴謹?shù)哪P头治鰜砭珳蔬x擇和量化采取何種反制措施。

當然,ACI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其威懾效力,而歐盟統(tǒng)一市場的規(guī)模、各成員國的決心與團結將是關鍵所在。

此外,歐盟還將通過推進與南方共同市場、墨西哥、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協(xié)定,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全球83%的貿易發(fā)生在美國之外。”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歐盟在強調貿易關系“多元化”方面,刻意淡化中國在其中的作用。它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刺激美國,畢竟它面對的是特朗普這樣極要面子的人;另一方面,它也不想在努力擺脫對美依賴的同時再次掉入所謂的“中國陷阱”。

到目前為止,歐盟對美采取的這套"軟硬兼施"的雙軌策略,為自己在維護主權尊嚴的同時贏得了一定的戰(zhàn)略主動。但這種帶有“綏靖“色彩的應對方法最終是否湊效還是個問號。

中國和歐盟在特朗普的勒索下會走到一起嗎?

特朗普宣布全面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后,歐盟和中國都予以了猛烈抨擊?!敖档惋L險、多元化、重新定位貿易”這個原本一直用于減少對華依賴的口號,如今被用在了美國身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過去多有嫌隙的中歐商貿關系似乎出現(xiàn)某些“柳暗花明”的跡象。

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何亞東4月3日披露,中國商務部長此前與到訪的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jīng)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會談,“雙方同意盡快重啟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和價格承諾談判,為推動中歐企業(yè)開展投資和產(chǎn)業(yè)合作營造良好環(huán)境?!?/p>

4月11日,歐洲理事會發(fā)言人宣布,歐盟首腦和中國高層將于7月在中國舉行峰會。

歐盟前駐華商會主席伍德克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相信歐盟與中國“在未來很有可能相互接近,雙邊關系有望進一步緩和”。中國駐歐盟商會秘書長方東葵也認為,“中國和歐盟現(xiàn)在可以通過加強溝通和磋商,為動蕩的全球貿易注入穩(wěn)定性和正能量?!?/p>

據(jù)歐洲新聞網(wǎng)報道,當?shù)貢r間4月22日,歐盟方面回應表示,美歐關稅談判與中歐關系無關,歐盟不會對華脫鉤。

中歐在關稅貿易戰(zhàn)的大背景下相向而行,肯定不是華盛頓樂見的。同時,歐洲在談論如何應對特朗普關稅大棒時,也總能聽到一些關于中國的“噪音”。

德國“候選”總理默茨在接受采訪時聲稱,“目前已有超過40萬個來自中國的小包裹被送達德國人的家門口”。他呼吁歐盟委員會趕緊采取行動,盡快將局面重新納入有序軌道,以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保障產(chǎn)品的安全。

面對特朗普肆無忌憚發(fā)動的關稅戰(zhàn),歐洲媒體更多的是謹言慎行,但對同樣受到關稅沖擊的中國卻不吝微詞。

更有一些政客和媒體“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公然提議在與美國談判中拿中國當“投名狀”或主張“聯(lián)美抗中”。

外媒截圖

外媒截圖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4月15日發(fā)表題為《特朗普應該和歐洲一起對抗中國》的社論。其中寫道:“以國內生產(chǎn)總值衡量,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日本、韓國、墨西哥和新西蘭的經(jīng)濟實力總和為60萬億美元,而中國僅為18萬億美元。我們需要一種類似北約憲章第五條的經(jīng)濟條款——即承諾共同抵御對手的防御條款。特朗普目前的做法恰恰相反……盡管如此,歐洲人仍應盡一切努力說服他。因為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p>

同日,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也發(fā)表評論寫道:“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經(jīng)濟、軍事和哲學支柱已然崩塌。但在廢墟上裊繞的硝煙中,一個地緣政治命題依然清晰可見:競爭或退縮。……歐洲人也需自問,如何通過更統(tǒng)一、更堅定的領導力,將其巨大的財富和規(guī)則制定權轉化為真正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然而,歐洲最終無法回避以下問題:是默許中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在貿易、技術和政治影響力上永遠對其屈從,還是——盡管困難重重——選擇與美國合作?那些批判‘美國優(yōu)先’的人,恐怕更難以接受‘中國優(yōu)先’?!?/p>

德國社民黨麾下的網(wǎng)絡雜志《國際政治社會》(IPG)今年3月曾發(fā)表過一篇題為《告別一廂情愿思維》(Ciao, Wunschdenken)的文章,從六個方面闡述重塑對華戰(zhàn)略的路徑。

該文認為,“歐洲必須重新調整對華戰(zhàn)略,在與北京打交道時應更加務實”。這里所稱的“務實”意指以下幾個方面:

1.放棄以往“以貿促變”(Wandel durch Handel)的策略,變相承認西方用通商手段改變中國政局的計劃已經(jīng)破產(chǎn),正視中國已經(jīng)崛起并正在“挑戰(zhàn)美國霸權”(die USA als Hegemon)的事實。

2.強調未來對華政策必須以經(jīng)濟安全(Wirtschaftssicherheit)和技術主權(technologische Souver?nit?t)為核心,主張“去風險”,減少對華依賴,但反對“脫鉤”。

3.承認沒有中國的參與就無法解決全球性挑戰(zhàn),特別在氣候危機、穩(wěn)定世界經(jīng)濟、抗擊疫情、戰(zhàn)爭與和平等領域;認為“對話”有助于減少誤解和誤判,但交流和合作不等于“屈從”。

4.強調加深對華了解、用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來指導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因為“不理解中國的國內動態(tài)、文化特性和地緣政治主導思想,就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該文難免帶有不少“傲慢與偏見”以及“冷戰(zhàn)思維”的痕跡,但德國智囊已開始正視中國的實力和作用。當然,“正視”還不等于“接受”,而后者恰恰是歐洲目前尚在掙扎和猶豫的根本原因。

結語

在特朗普發(fā)動的關稅及貿易戰(zhàn)陰影之下,“首鼠兩端”的歐洲有以下幾個主要擔憂:

第一,美國不再致力于維護國際秩序,留下的空白有可能導致世界局勢的動蕩,讓世界回到一戰(zhàn)前的地緣政治局面。

第二,美國帶頭不再堅持基于價值觀的外交政策,而是通過關稅戰(zhàn)來追求貿易利益,并借助新的戰(zhàn)略架構或合作機制(如美俄單獨媾和等)來實現(xiàn)國家利益最大化。

第三,特朗普更多不是建設者,而是破壞者。他無視長期后果,只追逐短期利益。這將徹底動搖西方的生存根基。

第四,將美國國內政治沖突毫無節(jié)制地國際化,譬如,將歐洲劃為“民主黨陣營”,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退出國際組織和協(xié)議等。美國未來是否繼續(xù)采取類似舉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特朗普對國內局勢的判斷。

歐洲政治精英認為,既然暫時無法做到戰(zhàn)略自主,既然還必須與特朗普當局周旋,那就不如投其所好。連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曾對美國說“不”的德國前外長費舍爾都不反對德國和歐洲必要時可以放下身段。

歐洲政客其實已作過不少嘗試:馬克龍延續(xù)其“長袖善舞”的做法,在特朗普上位前就邀請其參加巴黎圣母院的修繕落成典禮;英國首相斯塔默去白宮覲見特朗普時,親自遞交英王查爾斯三世的邀請函;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日前親往美國,爭做歐美關稅戰(zhàn)中的“搭橋者”。

然而,這些滿足特朗普“虛榮心”的舉動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馬克龍斯塔默所做的“鋪墊”,絲毫沒有影響特朗普對歐洲發(fā)動關稅戰(zhàn)。雖然他后來宣布暫停90天實施,但原因卻是為了應對中國,而非歐方“拍馬屁”(kissing his ass)成功的結果。

很顯然,歐洲的“獻媚”是因為“恐美”,是擔心自己無法承受“斷奶”后的痛苦。

在這一片諂媚聲中,荷蘭作家和詩人普菲弗反倒認為,特朗普打壓歐洲的原因是他害怕歐洲,特別是一個團結的歐洲。

他闡述道:“在這位特別信奉‘叢林法則’的美國總統(tǒng)眼里,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但一個統(tǒng)一的歐洲卻很可能成為一個可怕的對手。因此,他一貫拒絕與歐盟代表進行對話,一直致力于分化和分裂歐盟?!?/p>

被學者公認的古希臘九大抒情詩人之首的品達(Pindarus),在其作品《皮媞亞勝利曲》(Pythische Ode)中寫過一句話:“Génoi‘ ho?os essì math?n”。意思是:我們必須在了解了自己究竟是誰之后,才能成為我們所是的人。

面對一個“自我優(yōu)先”的美國,歐洲正在努力學會看清自己。


上一篇:財政部長藍佛安在美談關稅問題

下一篇:沒有了